裴晓:上海装配式建筑推进情况介绍

 

近年来,上海积极响应全国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要求,把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作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建成绿色宜居城市的一项重点工作。在住建部的大力支持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上海聚焦体制机制建设、市场培育和产业链发展,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扩大政策引逼效应。自2016年起,要求全市符合条件的新建建筑全部实施装配式建筑,并在土地出让和建设管理环节设立了把关机制。同时,出台了规划奖励、资金补贴、墙材基金减免、提前预售等激励政策,大幅降低了企业的开发成本。目前,共14个示范项目获得节能专项资金补贴,预计补贴金额将超过6000万元。二是完善技术支撑体系,提升装配式建筑质量水平。建立了覆盖装配式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标准规范体系,共有现行标准规范11部。同时,提高了门窗保温性能、楼板设计厚度等方面的设计要求,有效提升了新建住宅品质。三是强化示范引领,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开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创建工作,2016年以来共有16个项目入选全国装配式建筑科技示范项目清单。

经过努力,上海装配式建筑落实量连续三年翻番,目前总量已超3500万平方米。此外,装配式产业链快速发展,预制构件产能持续增加,已有本地企业31家、外地企业22家,设计产能达到1500万平方米,能够满足上海在建需求。2017年,上海顺利通过全国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评审,4个产业基地获评全国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

下一步,上海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办《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坚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加快推进建设行业转型升级,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拓展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外延。将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由混凝土向钢结构、木结构等其他结构体系延伸。同时,将装配式技术应用范围由房屋建筑向桥梁、隧道、轨道交通和水运等市政交通工程建设领域拓展,不断降低工程建设对城市交通和环境影响。

二是推进全装修和“大开间”住宅建设。加大全装修住宅推进力度,2017年起要求外环线以内和崇明岛地区新建商品住宅全面实施全装修;外环线外新建住宅全装修比例需达到50%;奉贤、金山达到30%(2020年逐步达到50%)。同时,在毛坯交付的保障性住房中,积极倡导“大开间”的住宅设计理念,并逐步向商品住宅延伸,目前已启动《居住建筑室内装配式装修工程设计规范》、《上海市保障性住房标准图集(大开间)》编制。此举既可避免住户在内装阶段破坏承重结构,也可满足其不同阶段的居住需要,还有利于减少装修垃圾排放。

三是强化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进一步完善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体系,强化设计、施工、构件生产等关键节点把控。严格落实质量安全五方主体责任,认真执行专项施工方案论证、吊装令、预制构件质量保障体系等制度。同时,定期开展装配式建筑在建项目大检查,全面把控上海装配式建筑质量。

四是加快推进创新技术应用。随着上海装配式建筑产业蓬勃发展,许多从业单位积极开展创新技术研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累了一批先行先试经验。下一步,上海将因势利导,更加注重培育和推广装配式建筑创新科技成果,积极支持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举办装配式建筑发展论坛,开展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交流,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为上海装配式建筑发展和建设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不竭动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