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新材料产业“十三五”规划座谈会昨召开

0610-1

昨天(3日)下午,徐子瑛副主任、史文军副巡视员邀请新材料领域部分研究学者、行业专家召开座谈会,围绕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趋势、技术特点和应用研发,研讨上海发展新材料产业的目标方向和重点领域。

我委新材料处介绍了上海市新材料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编撰情况,提出“十三五”新材料产业发展可以概括为“10、20、30”,即10大主攻方向、20家企业、30家基地建设。下一步,依照“开门办规划”的原则,集思广益,广泛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建议,对规划初稿进一步深化细化。

0610-2

会上,各位专家普遍认为在“十三五”时期,结合上海的地缘、产业优势,发展适合上海特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的新材料产业,聚焦微纳米技术、石墨烯、碳纤维复合材料、生物医用材料、防有害微生物材料、节能低碳材料、高端装备材料、信息材料等领域,大力发展需求导向型的新材料,以行业应用推动上海新材料产业发展。借鉴国外共享研发中心的经验,搭建集材料、设备、制造、检测各家优势于一体的共享平台。重点考虑激发社会参与度,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探索新的机制模式,如“新材料在线”,发挥社会中介组织作用,开展资源与项目对接活动。在政府支持方面,通过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实现政府资源与民间资本联动。加快国防军工转民用的步伐,国防军工领域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是引领创新的,推进新材料领域军工技术转化,如海导技术的应用。

徐子瑛副主任对各位专家表示感谢,对专家提的意见建议也非常赞同。同时指出,上海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必须一方面通过国家战略进行高端引领技术研发,另一方面,面向国民经济的需求来推进产业化的过程,这是发展新材料未来五年极其重要的工作。徐子瑛副主任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进一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扩大企业在国家创新决策中话语权,在国家未来制定产业技术创新规划当中,要请企业更多地提供专家,对规划、政策以及相关的措施给予全力的推进,这对于未来的产业化和成果转化是极其重要的。二是建议用全新思路在国际化舞台上竞争。作为国际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有国际一流的高校、国际上有地位的企业和产业技术的研发基地。规划中要有所突出新材料参与全球竞争的主要领域,关注和培育新材料领域的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和规模较大的产业化项目。未来产业发展更多的是市场引领,更多依赖市场力量去培育发展,在新材料领域,探索研究新型模式、新型体制机制的研发机构和中心,设立一批新型的产业技术研究机构,运用资本力量和市场力量,进行资本和科技市场化对接。三是建议从产业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的角度研究新材料产业,《中国制造2025》提出服务型制造,重新界定制造业内涵,在产业领域中很难区分纯粹的制造和纯粹的服务,要求关注制造业和服务的高度融合。四是建议在规划早期在土地、技术等方面实现好对接,对新材料的产业布局,推进大企业转型,把上海有条件的领域、环境友好的领域培育发展起来;产业规划与技术规划之间进行衔接,从产业角度提出未来对技术要求,使得有限资源更加有效。

转自   2015-06-04 上海经信委 上海经信委

上一篇:
下一篇: